工科人才培养的“串门经”——广东工业大学打造“三进三升”培养模式

2017年03月07日 00:00        点击:[]

    清秀腼腆的康嘉文看上去像个大学新生,实际上,他已在读博士二年级。2009年入读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的康嘉文,成为该学院“三进三升”模式培养的第一批学生。“大二时,听说学院的老师在面试,我就去试了试。”康嘉文说,这一试,改变了他的大学生活甚至人生轨迹。

    “如果没有那次尝试,我可能会和很多人一样,比较迷茫地度过大学生活,但现在,我比别人更早起步,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和很多有想法的老师和同学在一起,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康嘉文说,正因此,虽可以被保送其他名校,但他还是选择留在本校读博士。

    作为主力之一,康嘉文和自动化学院学生一起完成的项目——《云行天下——基于车联网的公交客运信息服务平台创业项目》获得2016年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金奖。

    “这在学校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该校自动化学院院长谢胜利兴奋地说,“这说明我们的‘三进三升’人才培养模式见到成效了,对于老师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有成就感的。”

    进实验室下工厂避免实习流于形式

    谢胜利所说的“三进三升”,简单来说就是学生“三次进实验室、工厂,能力得到三次提升”。

    “以前大部分实习是在大学三年级以后,而现在我们是让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走出去。”谢胜利介绍,一年级进实验室,主要是看师兄师姐在干什么,怎么干的,去企业也主要是观摩;到了二年级,基础知识已经学了一部分,对科研有些感性认识时,可以进实验室给学长打打下手,可利用寒暑假去企业进行一个月的短期性专业实习;三年级时,学生就可以在项目里起到主导作用,或住到企业进行更深入的生产实践。

    谢胜利说,他当了几十年老师,公众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批评他听在耳里,急在心里,“大家都说我们的大学生动手能力差,这确实部分是实情,很多专业虽然都有实习这一课,但好多都是走走形式,甚至找关系给盖个章了事。”

    与此同时,为了解决当前高等工程教育中存在的诸如目标定位不清晰、与实际脱节等问题,近年来教育部和各高校正开展“工程专业认证”和“卓越工程师计划”。然而,2015年的研究报告指出:“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中难度最大的方面是“校企合作”中的一系列问题,包括企业积极性、双导师制及实践项目设计等。

    “我们从2011年开始尝试将学生实践课程系统化,思索如何针对地方院校特征,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谢胜利说。

    校企多方协同人才培养不“坐而论道”

    但知易行难。“最初我们在招实习企业的时候也会遇到困难,因为学生不能给企业带去价值,只是增加负担而已,一开始只能通过校友等关系四处找。”谢胜利说。

    “学院的一些导师免费来给我们做顾问,就是为了让他们的学生能来企业实习。”博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杜呈表指出。

    此外,为了保证学生“三进”企业,能够快速地适应各种岗位,达到“三升”目的,教师也对应地“三进”企业,与企业一起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前置企业课程环节、开发企业课程以及设计具体的工程实践项目,并且在校内实验项目的设计中,强化工程实践训练和案例教学,将企业最新的研究方向、开放成果增加到开放的研究型实验中,开发了一大批既忍气吞声满足企业需求,又符合“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要求的教学案例与实践项目。

    与此同时,自动化学院花大力气引进了一批业界导师。获奖项目《云行天下——基于车联网的公交客运信息服务平台创业项目》的指导教师张浩川就是被引进的业界导师之一。

    业界导师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找问题。“‘云行天下’这个项目,是根据广岭南通集团提出的问题来设计的,根据企业需求,我们正在对成果进行优化,将来会跟粤运集团等合作,让高校的成果不再是‘纸上谈兵’,而且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很大提高。”张浩川表示。

    就这样,“三进三升”模式实现良性循环。“我们在传统的机电、液控这些领域不缺人,但在智能制造和大数据方面急需人才,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师资力量非常雄厚,也是物联网研究的佼佼者,双方合作过程中有很多学生来企业实习,对此我们非常欢迎。”杜呈表介绍,学生能更好了解企业,企业也能深入考查学生,学生来到企业后会有企业导师带领,能实现与学校的无缝对接。

    三方合作动态闭环培养激发学生创新

    在广东工业大学众创空间,本科生王华(化名)利用午休时间研发老人跌倒检测手环项目,“目前市面上的两款同类设备精度比较差,希望批量后能上市。”他说,“非常感谢老师能让我们在大一大二就接触到这些项目,感觉大学生活充实而有意义。”

    长期带领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大赛的老师杜玉晓认为,“三进三升”的培养模式可以更早发现学生特长,因材施教,让学生迅速成长,同时更好发挥研究生的作用。“我带过的一个叫陆熙堃的学生,大一下半年加入的,大二上半年就可以独立做项目,大三就挑头带队参加比赛并且获得大奖。”

    截至目前,该校自动化学院以学校—企业—政府三方合作的形式建设了五个国家级省级校外实践教育中心、两个国家级产业基地、两个省级工程中心、18个稳定的签约校外实习基地等27个协同育人平台,以及12个校内联合实验室。平台整合企业工程实践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实践了“三进三升”校企深度融合的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每年有85%以上的学生与企业深度融合,“三进”到20多个协同平台,进行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企业实习。

    目前来看,这一动态闭环培养过程成果斐然。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被极大激发。2011年以来,该院学生获得授权专利20余项;在北美数学建模、国际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全国仿真大赛等一批国内外大学生创新竞赛中均取得佳绩。

    参赛和获奖都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提升了综合素质,“参加这些活动的学生就业都非常好。”谢胜利介绍。数据显示,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经校企联合培养的学生在所培养企业直接就业率平均达60%,最高超过90%。就业的企业包括西门子、华为、中兴、IBM等知名企业。

    与此同时,高校学生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形成了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刚开始我们做这项工作时,找合作企业确实是一大困难,主要是依托校友的关系,现在,我们的学生能切实帮企业解决问题,所以合作企业越来越多。”谢胜利说。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7年3月6日)

上一条: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2017亚洲大学排行榜

关闭

地址:江苏省宿迁市黄河南路399号 邮编:223800

版权所有@欧洲杯线上(买球)官网welcome登录入口-UEFA EURO 2024管理入口